2024 ACR | 中国首款IL-1β单克隆抗体治疗急性痛风性枢纽炎数据亮眼
宣布时间
2024-11-18
阅读量
1778
分享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学术年会是风湿病学领域备受关注的年度盛会,2024 ACR年会于11月14日-19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盛大召开,聚会展示了风湿病学最新的前沿希望及研究效果!本次大会上,国产1.1类新药IL-1β单克隆抗体伏欣奇拜单抗(Firsekibart)[曾用名:金纳单抗(Genakumab)]在大会上宣布了最新的治疗急性痛风性枢纽炎的III期临床研究效果,备受全球学术界瞩目。
FDA已批准IL-1β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枢纽炎
有“王者之病”之称的痛风曾被视为一种繁华病,但随着经济生长和生涯水平的一直提高,痛风已然成为成人中常见的一种炎症性枢纽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爆发的病理基础,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一直升高,也被称为“第四高”。中华医学会内渗透学分会天下31省市盛行病学TIDE研究显示,成人高尿酸血症总体标化患病率高达17.7%,2015-2017年间约有1.85亿人患有高尿酸血症,而痛风的总体标化患病率也抵达了3.2%,预计在2015-2017年间中国成人痛风患者有2556万[1]。
大部分痛风患者使用降尿酸药物,以及急性爆发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有用控制病情。但有部分痛风患者,病程时间长,血尿酸控制水平难以达标,急性痛风性枢纽炎重复爆发,应用上述一线治疗药物不佳或保存用药禁忌症的急性痛风性枢纽炎患者,现在海内外指南均推荐使用IL-1抑制剂举行治疗,且美国食物药品监视治理局(FDA)在2023年8月也正式批准了IL-1β单克隆抗体——卡那单抗用于治疗这类型的痛风患者的急性爆发[2] 。
ILARIS(卡那单抗),用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秋水仙碱禁忌症、不可耐受或不可提供足够的应答以及不适合重复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成年痛风爆发患者的对症治疗。
伏欣奇拜单抗或可成为IL-1β抑制剂类“Best-in-class”
阻止现在,我国尚未有白介素-1β(IL-1β)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急性痛风性枢纽炎重复爆发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亟待知足。今年4月,海内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IL-1β单克隆抗体——伏欣奇拜单抗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视治理局受理,用于治疗这类型的痛风性枢纽炎患者的急性爆发。此次ACR聚会上就宣布了由复旦大学隶属西岳医院风湿科邹和建教授牵头的III期临床研究(GUARD-1)效果。
GUARD-1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比照的III期临床试验,对急性痛风性枢纽炎爆发的患者,比照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和伏欣奇拜单抗治疗的效果。该研究纳入313名18~75岁切合ACR 2015痛风诊断标准的急性痛风性枢纽炎爆发的患者,患者对NSAIDs和/或秋水仙碱有禁忌症、不耐受或应答不佳,且在已往一年内痛风爆发≥2次,按1:1随机分为伏欣奇拜单抗治疗组(n=157)和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n=156),划分给与伏欣奇拜单抗200mg 皮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7mg 肌肉注射治疗。研究治疗周期为48周,前24周为双盲治疗期,24周后开放标签(所有受试者均可接受伏欣奇拜单抗治疗)。研究设计主要终点为双终点设计:评价两组急性痛风性枢纽炎爆发患者的72小时疼痛VAS评分(非劣效磨练)和12周内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优效磨练)。
图1.研究设计
最终研究入组的人群中位年岁42岁,98.7%的患者为男性,患者的平均病程时长为约8.7年,大大都患者在前一年报告过 3 次以上痛风爆发。在全剖析集(FAS)剖析中,伏欣奇拜单抗组在72小时急性痛风性枢纽炎疼痛缓解的VAS评分上非劣效于复方倍他米松,且在48小时后伏欣奇拜单抗组疼痛VAS评分下降水平比复方倍他米松组趋势更显着。
图2.首次用药后8天内的平均疼痛强度VAS评分的转变(0-100 mm)
在12周内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上,伏欣奇拜单抗显著延迟了患者的首次急性痛风性枢纽炎复发时间;比照复方倍他米松,伏欣奇拜单抗在12周时显著降低了患者90%的首次急性痛风性枢纽炎复发危害(HR 0.10;95% CI:0.060, 0.169;p<0.0001),24周时首次复发危害降低了87%(HR 0.13;95% CI: 0.084, 0.208;p<0.0001)。这一数据现在可能是同类药物在这类型痛风患者急性爆发时的最佳疗效,伏欣奇拜单抗或可成为IL-1β单克隆抗体中的“Best-in-class”。
图3.12周内首次新发痛风事务时间(Kaplan-Meier 预计量)
在清静性方面,共计159例(51.0%)受试者泛起治疗相关不良事务,其中伏欣奇拜单抗组79例(50.6%),复方倍他米松组80例(51.3%)。复方倍他米松组共有3例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务[3] 。
对NSAIDs和/或秋水仙碱禁忌、不耐受或缺乏疗效的,以及不适合重复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成年痛风性枢纽炎急性爆发的患者,伏欣奇拜单抗在痛风爆发急性期更清静,缓解急性痛风性枢纽炎爆发时的疼痛方面非劣于复方倍他米松;在缓解期能更有用的延缓痛风的急性复发,在用药12周及24周内可显著降低患者痛风复发的危害(划分降低90%和87%),显著延伸患者痛风急性复发的时间。
这一组引人注目的临床研究数据,引发了医患群体关于海内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IL-1β单克隆抗体伏欣奇拜单抗的热切期盼。各人衷心希望该药物能够加速推进上市历程,从而迅速填补海内在这一药物种别上的空缺,并为饱受痛风性枢纽炎重复爆发之苦的患者带来福音,让他们能够尽早挣脱病痛困扰!
参考文献:
[1] Song J, Jin C, Shan Z, Teng W, Li J.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J Transl Int Med. 2022;10(2):134-145. Published 2022 Jul 7. doi:10.2478/jtim-2022-0031
[2]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95993
[3] Xue Y, Chu T, Hu J, Gou W, Zhang N, Li J, Yu J, Li S, Li S, Qian L, Duan X, Duan L, Zou H.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enakumab versus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 Gout: The GUARD-1 Study [abstract]. Arthritis Rheumatol. 2024; 76 (suppl 9). https://acrabstracts.org/abstract/efficacy-and-safety-of-genakumab-versus-compound-betamethasone-in-gout-the-guard-1-study/. Accessed November 13, 2024.